奇石文化旅游 洛陽旅游文化新產業
時間:2013-02-18 來源:洛陽市委宣傳部 作者:阿九 點擊數:
奇石,又稱觀賞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稱之為水石,韓國稱之為壽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包括奇特的化石,礦物晶體和巖石等。奇石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紋理。奇石具有觀賞、收藏及科研價值。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觀賞奇石,要講究瘦、漏、透、皺、清、丑、頑、拙、奇、秀、險、幽等十二個方面,更主要是要從質、形、色、紋、勢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賞石文化的源頭在洛陽,千百年來,洛陽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賞石文化。并進而影響到國內外,時至今日,賞石漸成國際潮流。據統計,全世界至少有2000萬天然奇石愛好者,并成立了國際愛石協會,國際自然藝術石愛好者協會等國際性賞石團體。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黃河和洛河交匯的這片廣袤的土地,是我國古代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它不僅孕育了我國燦爛的古代傳統文化,而且也是我國賞石文化的發祥地。
河洛地區西有秦嶺,東有虎牢,南有嵩山,北有王屋、太行,群山拱戴,六水并流,形勝甲于天下。這里名山大川多,奇石資源也豐富。宋人杜綰在《云林石譜》中記述了116種奇石,僅洛陽就有十多種。正因為如此,河洛奇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為人類所發現、所利用、所觀賞、所收藏,并流下大量有關奇石的人文資料。
傳說,女媧就住在洛陽城北的平峰山(即邙山),她是人首蛇身的女神。在那個時代,天塌地陷,水患猖獗,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據說青要山上的五彩石(在新安縣境內)就是女媧補天的遺物。女媧死后,葬在黃河渡口風陵渡。乾元二年(759年),墓基從河中涌出,上有巨石,時號風陵堆。黃河流經此處,吼聲如雷,波浪激天,卷千堆雪,布萬重浪,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
《竹書紀年》載“皇帝祭于洛水”,“沉壁于洛”;《尚書》載,“堯沉壁于洛”等。這里所說的“壁”應是一種似玉一樣的寶石。《史記五帝本紀》載,舜把一塊天然墨玉制成玄圭傳給禹。禹規定,貢品須設怪石一項。到了西周時期,奇石竟然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了。周公姬旦得到一塊寶石,就制成幾架,陳設在神堂之上,即所謂“周公植壁于座”。由此可見古人對奇石崇拜到何種程度,不僅用于觀賞,而且做為圣物來頂禮膜拜。
從解放后發掘的一百多處仰韶文化遺址中,多數遺址都發現了“石飾品”,不僅有石珠、石環,還有玉飾、綠松石和穿孔水晶珠等。特別是在夏都二里頭遺址中,出土大量玉質琮、鉞、圭、瑋等禮器和七基石馨等樂器及大量的石飾品。這些石飾品造型美觀,做工精湛,可以看出當時嫻熟的研磨、切削、勾線、鑲嵌、浮雕、鉆孔、拋光等加工工藝。其中以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極為罕見,呈長方形,長14.2厘米,寬9.8厘米,中間呈孤狀束腰,近似鞋底,兩側各有穿孔鈕。凸面有許多不同形狀的綠松石片粘鑲排列成獸面紋,圖案組合異常精巧。這種器物放置在墓主人的胸部偏右的地方,說明墓主人生前十分愛好這件玩物。
此外,在東周下都陵區金村大墓中,也發現了大批石制文物。這些文物被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盜運國外,并寫有一篇題為《在支那發現的一群稀世遺物》的文章。后來,日本梅原末治曾先后從美國、英國、法國、瑞典的一些博物館及日本的私人收藏者手里,收集到了部分照片和資料,并編成一本書,題名《洛陽金村古墓聚英》。梅氏在書中記錄嵌玉銅器85件,玉器56種,計有杯、盒、櫛、壁、環、璜等,尤以一對透雕虎形玉佩及戲鳥玉女俳優,更為珍貴。這些石質文物的出土,為洛陽古代石文化的創立和發展記下了光輝的一頁。
上古時期是把奇石作為“圖騰”,作為圣物,頂禮膜拜,敬之畏之。而真正把奇石作為藝術品進行觀賞的,是在秦漢時期以后。觀賞的第一階段,是游覽名山大川,觀賞真山真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山即樂石之謂也。第二階段是縮地千里,砌山造園,把真山真水移到通都大邑中來。第三階段是水石盆供或奇石清供,即把山間奇石漬于盆中,移到幾案上來,或作為掌中玩物。東漢時期,皇家把名山秀水圈起來作為禁苑,專供皇家游獵。東漢上林苑,周圍數百里,園林之大,前所未有。直到隋唐,皇家一直把這片土地作為禁苑。據王應鱗《玉海》載“隋帝辟地二百里為西苑。”并模仿真山真水,建造了一些人文景觀。到了唐代,禁苑縮小到63公里,園子雖然小了一些,但景觀更加精致了。
賞石的第二種形式是把自然山石移入園囿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許多皇族官貴以“不能置身于巖下與木石之中”為憾事,因此就在城中堆山造園,將真山真水濃縮在園內,追求山野之趣,天然之美。據《野史》記載,東漢時期,費長房能集各地山川人物、亭臺樓閣、帆船舟車、樹木河流于一,因此人稱,長房有術縮地千里。與此同時,茂陵富人袁廣漢于北邙山筑園,構石為山,高十余丈,連延數里。大將軍梁冀也是筑園名家。他在園內“采土筑山,十里九坡,似為二崤,絕澗深林,有若自然。”也就是說梁冀按照崤山的樣子在園內堆砌假山。這大概是洛陽最早的人工園林。
魏晉時期,山水園林有了長足的發展。魏明帝、魏文帝、魏世宗等相繼在芳林園中挖提案淵池、建九華臺、作逢萊山。公元237年,魏明帝下令造景陽山,園內有仙山瓊閣之美,有九谷八溪之勝,重巖復岑,深溪洞壑,石路崎嶇,垂葛懸蘿。同時還采邙山及南山佳石,鑿太行白、紫石英和五色大石堆于山上。山上還建坦娥峰、羲和嶺、臨危臺等,飛閣相通,凌山跨谷,景色十分優美。
隋唐時期,園林藝術高度發展。洛陽園林達二千多處。如果說魏晉園林只是把奇石作為點綴,那么到了隋唐時期,水石已經抬高到重要位置。隋煬帝所建西苑,周290里,完全是以水石為主建造的苑囿。隋煬帝三下江南,大量采集佳木異石,堆積園內,作蓬萊、方丈、瀛洲諸山,山上置臺、觀、殿、閣。又在園內鑿五湖,建16院,造園手法獨具匠心。
隋唐園林所堆假山,所用奇石大為講究,一是假山要仿名山,要有真山真水的自然美,同時,要入畫境,要有詩情畫意:二是要選好石,選名石。唐宰相李德裕所憑泉山莊,“引泉水縈回穿鑿,像巴峽、洞庭九派十二峰,迄于海門。”平泉莊所置花木奇石皆名山之珍木異石。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記》所列奇石不下百品,故平泉泉石之勝,甲于一時。
唐代詩人白居易是個造園專家,“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蕢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僻如此。”白居易造園主張師法自然,他在履道坊建了一座叫“大字寺園”的園林,在園內仿富春江嚴子陵釣魚臺建造。其意在寄懷漢嚴子陵不肯出仕,耕耘垂釣于富春江的歷史典故,賦予園景以詩情畫意。
宋代是園林鼎盛時期。邵雍說:“天下名園重洛陽。”蘇轍說,洛陽“貴家臣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于天下。”(見《洛陽李氏園林詩論》)。宋時洛陽為西京,王安石變法后,洛陽成了致仕官僚和文人名士薈萃之地。他們的住所均為園林。一畝之園,“上矚青山,下聽流水,奇花修竹,羅列左右。”董氏西園不僅在園中造假山,而且在堂中置芙蓉石,讓流水從芙蓉石中涌出,即使是盛夏也格外清爽。難怪李格非說,這本是山林之景,卻被搬到通都大邑中來了。
古代洛陽賞石的第三個特點是水石盆供,或者叫奇石清供,也就是把園林移入幾案,把園中奇石作為案頭的觀賞石。洛陽玩石的風氣興于上古,發展于漢魏,大盛于隋唐。武則天時,有一官員,在洛水中獲得一塊白色如玉美石,上有數點鮮紅色斑,就抱在懷中進宮獻寶。恰好大臣李昭德在場,問所進何物?答曰:“獻一塊美石,因此石赤心所以來進。”李昭德反問說:“此石赤心,洛水中其他石頭豈能因不赤心而造反嗎?”這位官員無言對,就將美石抱回家中,供在幾案上自己欣賞。
唐元宗時,宰相牛僧儒為了擺脫牛李之爭引起的煩惱,上表請解除重藩職務,以檢校司空為東都留守。他在洛陽歸任里整治莊第,搜羅佳木奇石。此公在洛陽“東城置一第,南廓營一墅”,精葺宮宇,居常寡徒,游息之時,與石為伍。牛公有許多朋友在南方作官,知道他喜歡石頭,就到處為他采集奇石,四五年間,竟然奇石累累,擺滿了東第南墅。他收藏的奇石有太湖石、禮星石。文斗極像石、獅子石、羅浮石、落雨石、罷工石、天竺石、盤石、梅花石等。除太湖石、盤石、獅子石等園林石之外,大多為清供石。這些奇石,如云、如人、如圭、如劍、如虬、如風、如鬼、如獸,千姿百態,有形有象,生動奇妙。牛僧孺把他們分成甲乙丙丁四品,每品在分上中下,然后在每塊石頭上都刻上“牛氏石”三個字。有一次他從平江太湖土人處得到一塊太湖石,甚佳,異常珍愛,便請白居易去觀賞。白居易看后贊曰:“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牛僧孺的政敵李德裕也因牛李之爭異常煩惱。他在平泉莊上廣布奇石以求自娛。李德裕所集奇石,有醒酒石、天臺石、婆羅石、罷工石、巫峽石、瑯桿石、鹿跡石、禮星石等。醒酒石尤為獨特,置于水池之中,有林木自然之狀。據說酒醉之人臥在上邊,涼沁脾胃,酒氣立散。禮星石縱廣各一丈,長三尺余,上有紋理成呈北斗形狀;獅子石高三尺,千洞百孔,萬千石眼相通,整個石頭如獅子形,首、尾、身、眼俱全。李德裕曾從山東鄒縣嶧山得到一枚兗州石,此石洞府玲瓏,巖竇峻峭,無斧鑿痕,可供清玩。他將奇石置于室內,日日觀賞,因作詩一首:“雞鳴日觀望,遠與扶桑對。滄海似熔金,眾山如點黛。遙知碧峰首,猶立煙嵐內。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
白居易也是個石癡。他聽說李德裕收藏了不少奇石,就經常到平泉山莊去賞石。他一生寫了不少關于石頭的詩,如《雙石》、《蓮石》、《太湖石》、《問支琴石》、《北窗竹石》等。他在《北窗竹石》中寫到:“一片瑟瑟石,數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有妻亦衰老,無子方孑獨;莫掩夜窗扉,其渠相伴宿。”他把石頭視為妻與子,與其做伴,共度晚年。白居易一生收集了很多奇石。唐大和九年(835年),有山客贈送白居易一塊大盤石,轉運至洛陽履道里宅內。此時正值盛夏,傍晚坐在上面,透心涼爽。白居易非常高興,他讓匠人立即刻銘于石上。白居易作過蘇州刺史,他對太湖石尤甚喜愛。一次他在洞庭湖口,從伐石小吏處得到兩片太湖石,雙峰并秀,若夏云突兀,欣喜若狂,忙用船只經水路將奇石運至洛陽履道里,親自洗刷污垢,用煙熏烤,然后豎起來觀賞。他將此石名之為“涌云石”,并作詩以紀之:“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丑。俗用無所堪,時人嫌不取。結從胚渾始,得自洞庭口。萬古遺水濱,一朝入吾手。臺舁來郡內,洗刷去污垢。孔黑煙痕深,罅青苔色厚。老蛟螭作足,古劍插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一可支吾琴,一可貯吾酒。峭絕高數尺,坳泓容一斗。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洼樽酌未空,玉山頹已久。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漸惡少年場,不容垂白叟。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白居易在詩中將兩片太湖石的形態、彈窩、孔穴描繪的淋漓盡致。白居易不僅采石,而且借石、贈石。他在《楊六尚書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寄贈絕句》中云:“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亭中慰索居。每就玉山傾一酌,興來如對醉尚書。”他在《蓮石》中寫道:“青石一兩片,白蓮三四枝,寄將東洛去,心與物相連。”以石傳情,以石交友,體現人石之間純真的感情。
宋明兩代,河洛奇石多已入譜。宋杜綰在《云林石譜》中編入河洛奇石甚多,其中有:淋濾石、平泉石、虢州石、洛河石、梨園石、白馬石、絳州石、汝州石等。
奇石觀賞從先民神堂到名山大川,從園林石供到奇石清供,從中不難看出賞石文化發展的軌跡。總的來看,賞石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源于洛陽興于洛陽,又同時以洛陽為中心向周圍擴散;有時相并軌,有時又根據各自的特點和規律獨立的向前發展。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在中國歷史上,傳統文化的高潮期,也是賞石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唐朝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頂峰,賞石文化也發展到了極致。宋代是三教合一、禪宗大盛時期,賞石文化也披上了宗教色彩,充滿了禪意。因此,我們說,洛陽既是賞石文化的發祥地,也是賞石文化發展的中心。
洛陽黃河石
產于黃河三門峽至孟津河道彎處、河床低凹處,有氣勢、個頭大,圖案對比鮮明、色彩艷麗,石質光滑細膩,有硅質瑪瑙、半透明的玉質、沉積巖、變質巖、砂巖、石灰巖等十多種,硬度從4~7不等。特別是以大小紅色、黃色、白色規范的圓圈恰如日月星辰為多見,又稱太陽石、日月星辰石。色彩有紅、橘黃、白、黑等色,圖案有半圓、月牙圓、規范圓,有的圓中色套色,恰似日食、月食、日環食、月環食,佳者日月周圍點綴有朵朵祥云或彩線渦紋。
黃河石的紋,是線,點,面,塊的演繹,由這些線點面塊合理的排列,有機的組合,錯落有致的布局,構成了一幅幅人物,生靈,花木,蟲草,山水,器物等圖案畫面。可以說自然界的萬物,黃河石上包羅萬象,由這些五花八門的紋,構成了美妙的石上“文章”。
黃河石的紋理,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石巖,石巖與礦巖的凝結或浸染,在成石的過程中受到不同壓力,溫度和水份的影響,呈現不同的顏色,形成了以色為別的紋理。并非是石上有“紋”就行,石紋成,有時多一條線為害,少一個點是憾。干擾之紋生遺憾,零亂之紋不成景,狀似刷絲纏線的繁雜紋往往找不出主題。這樣的紋都屬劣級紋,成不了好石品。
對奇石紋理的要求,可歸納成兩句話:“線條宜曲不宜直,畫面宜疏不宜密”。直線條紋比較簡單。紋若要美,需曲折變幻,錯落有致,能讓賞者不可思議,引人遐想。人們形容少女、少婦身材美時,離不開曲線美三個字。黃河石上的線條紋理也應以曲折起伏為美。畫面紋理過密,連成一片,形成的圖面不清晰,使人產生壓抑感,喘不過氣來。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紋理太疏,“一條線一個點”也不易構成畫面,故石上紋理應疏密有致。疏是分散,密為集中,無疏不顯密,無密不見疏,意同于虛實或聚散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石上紋理不過密,留有足夠空間,則畫面清晰,賞石時使人有清爽舒展之感。黃河石友尤為鐘情于那些基石為白色,紋理為它色的石品,紋理間的白色叫“白地”。“白地”除了做畫面圖案的分隔界線外,又可以當作天空,云氣,水面或其他空間。“白地”上雖無其他紋色顯示,但卻對已顯示的畫面,起相互襯托和呼應的作用,特別象對于那些山水風景畫面的石品效果更佳,這是“計白當黑”的效應。形似潑墨色塊紋成像的人物石,有的人物頭部與身軀未連成一體,中間有白色間隔形同“空筆”。如果間隔適中,頭與軀體亦不錯位,成“筆斷意連”之勢,加之人物神態好,動感強者不失為好石品。如這道“空筆”出現在手足或軀體的其他部位,則為“天難”敗筆。石上之紋適逢“天巧”者,往往為石中珍品。石友們感到含梅的石品易得,想覓得一枝具“天巧”之紋的好梅決非易事。何為天巧之紋梅?即應貼近人工畫梅要訣的“老、含、稀、瘦”。
洛陽黃河奇石的特點:(1) 色彩古樸深沉,暗紅色居多。 (2) 色彩單一者居多。(3) 畫面石的線條流暢,形象逼真。(4) 象形石、畫面石等意境雄厚,似乎都具有大西北高原的粗獷豪邁之風格,顯示出黃河的氣派。(5) 黃河奇石中畫面石居多,畫面石內容豐富,有神化故事,歷史典故,古今人物,天上飛的,低上跑的,水中游的以及花卉、植物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包容了世間的萬物萬象。(6) 黃河奇石個頭大,大者其重量約在1000公斤,其高度約為1.5米,其寬度約為1米,小者只有幾十克重。(7) 石質較細膩,硬度較大,一般為5--7摩氏度。(8) 黃河奇石卵石狀居多。(9) 黃河奇石在表面涂上清漆,其圖案紋理等對比度大,且有光澤。(10)畫面石多為一石一景,一石一物,形象決無雷同,并且有神、情、趣、奇等特點。
黃河奇石的美學特征:(1)形態美 :洛陽黃河奇石經過億萬年的沖擊與磨礪,自然拋光。形成表面光滑的圓形、橢圓形、方形、條形、梯形、圓柱形等不規則的外形飽滿的石頭,大小重量適中,適于家庭與石館收藏。(2) 質地美 :在滿足了神、形、色的條件下,石質越好,收藏價值越高。黃河石質地堅硬,機械化學性能穩定,石膚細膩,手感滑潤,有的明亮晶瑩并有光澤。(3)色彩美 :黃河石的色彩有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等。有的一石一色。有的一石多色,因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并且色與色之間有著色相、明度、彩度的差異。過度色之間層次分明,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和情趣。(4)圖象美 :洛陽黃河石由石形、石色、石紋等巧妙地有機組合構成了各種圖象。姿態各異,形狀繁多,變化無窮的紋理,形成了幻化無窮的自然美的形象。有風巒起伏,蒼翠欲滴,風景如畫的奇石;有云霧繚繞、古樹蒼郁、茅屋數間的奇石;有石峰林立、流水潺潺、峭壁懸崖、直插云霄的奇石。有古今中外的各種人物石,有各種各樣的神化故事石;有奇花異草蒼松修竹石,有中外各民族的文字石。(5)形神兼備美 :形神兼備美是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形神兼備的黃河畫面石才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這樣的畫面石就是意境美,意境美的奇石才是奇石中的佼佼者。(5)粗獷豪放美 :洛陽黃河畫面石的色彩不論是單一色彩者,還是多種色彩者,都是古樸沉郁,給人以一種純樸、渾厚、莊重之美,具有西北黃土高坡的文化內質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