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驚艷石博會 市民還可現場淘“年貨”
時間:2012-12-03 來源:重慶商報 作者: 紀文伶 點擊數:
市民在石博會現場參觀來自全國各地的奇石
形象逼真的肉石
形狀像豬血和魚皮花生的奇石吸引市民目光
小小石頭也能做成大產業。昨日,第五屆中國(重慶)萬石博覽會(下簡稱石博會)在南坪重慶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據悉,展會將持續到12月9日,市民可免費入場參觀。而來自全國各地的6萬多枚奇石驚艷亮相,給市民帶來了一場石頭盛宴。記者還了解到,我市奇石業接下來將思考如何將單純的奇石觀賞和收藏打造為完整產業鏈。
現場看點
奇珍異石迷人眼
昨日,會展中心成為了石頭的集市。記者在展會上看到了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全國四大名石,還有火山石、樹化石、靈璧石、木魚石、孔雀石、黃河石、沙漠玫瑰、九龍壁等來自全國各地的6萬枚奇石。來自國外的奇石則有緬甸玉、阿富汗青金石、斯里蘭卡貓眼石等為代表。現場最受關注的還有115米的拓書長卷、九龍夜明珠以及來自玉都岫巖滿族自治縣的“八駿馬”岫玉等珍貴藏品。
現場,一桌108道菜“滿漢全席”奪人眼球,蹄髈等菜色引人垂涎欲滴,但仔細一看竟全是石頭。來自內蒙的楊華永說,這些都是自己開車下牧區收集的戈壁石,7年間收集了4桌,開價18萬元。
“賣年貨啦!賣年貨啦!”來自柳州的石友陳先生的陣陣吆喝吸引了不少參展市民。只見他帶來的肉石不但長有“肉皮”而且還有“瘦肉”和“肥肉”,顏色層次豐富,形象也非常逼真。據介紹,這是地質運動過程中沉積巖或變質巖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產于廣西柳州。陳先生還將形似香腸的石頭用麻繩高高掛起,整個展位就像一個專賣臘肉香腸的年貨鋪一樣,別有妙趣。
石頭下水就會沉底似乎是一個常識。但在石博會上,記者見到一塊能浮于水面的“漂浮石”。據了解,這種石頭上布滿小孔,孔中灌有空氣,因而重量很輕,無論多大塊,都能漂浮于水中,民間又稱為“蜂窩石”、“江沫石”。
據組委會介紹,展會將持續到12月9日,市民可免費入場參觀,還可以將心儀的奇石購回家。云南省觀賞石協會科學顧問張家志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道,有收藏價值的石頭要看四大要素:形態、顏色、質地、紋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質地。當然,在這四點基本要素之上,就是體會石頭的“韻”。
產業現狀
重慶市奇石產業有潛力
昨日,記者在現場見到已有十年“石齡”的奇石愛好者尹紅。據了解,尹紅在奇石界已小有名氣,但如何把石頭變為錢,她還明顯沒有底氣。她告訴記者,目前正嘗試將石頭加工成光石鐲,但是否受市場歡迎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檢驗。
“重慶的奇石產業還處于滯后狀態。”長江石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昌沛向記者坦言。在北京、云南、江西等省市,奇石產業已發展得如火如荼,比如柳州已是全國奇石交易集散地,每年成交額高達幾十億元。據他介紹,柳州的奇石資源不算頂尖,但大手筆投入建成全國最大奇石交易市場、國際一流的奇石專業展覽館,還舉辦大規模奇石節等。而且柳州的民間奇石館隨處可見,甚至各種辦公場所都有奇石裝點其間。
“從地理位置來說,重慶奇石產業具備長江石的資源優勢,有市場潛力但缺乏推動。”劉昌沛說,不久前,一枚長江石賣到40多萬元,而我市的精美圖文石也曾多次賣上十多萬元。據了解,我市還沒有規模化的奇石鑒賞交流平臺,目前僅有渝中區的泰古廣場內有奇石愛好者自發組織的小型交流區,全市每年奇石交易額僅數百萬元。
醞釀出路
未來將設專業交流平臺
“奇石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不僅影響百姓生活,也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柳州人以石為媒,‘玩’出了一個文化產業。這也是重慶接下來要著手借鑒的。”市文廣局產業發展處處長陶宏寬表示,重慶的奇石產業要形成氣候,應該進行資源整合和市場化推進,并搭建投融資平臺,挖掘文化內涵,打造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據透露,未來將組織大規模的奇石拍賣,并設立專業的交流平臺。
“我市有數以萬計的奇石愛好者,同時,可以帶動奇石托架、襯托石頭文化內涵的字畫等,打造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長江石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昌沛表示,目前正在籌備建立奇石價格評估體系,將成立專門的評估機構。據悉,我市已有兩名國家級的鑒評師。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