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方城文化領軍產業黃石硯:千年奇石綻新輝藝術珍品身價增
時間:2012-11-05 來源:南陽日報 作者:韓冰 點擊數:
河南文化產業網11月1日消息:黃石硯,因產于方城縣獨樹鎮黃石山而得名。它被宋代書法家米芾視為“天下之瑰寶”,受到書畫名家的極力推崇;卻又在歷史長河中落后于其他名硯,沉寂數百年;而今又異軍突起,在短短20年間發展成為方城的文化領軍產業之一。當“中國石文化紀行”采訪團記者走進方城華寶黃石硯廠下屬的店鋪奇石名硯閣,觸摸著一方方多彩的黃石硯,細膩而溫潤的觸感傳向指尖,似默默講述著穿越千年的榮辱興衰。
歷史悠久的黃石硯,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宋,以其石質細潤、石聲如磬、發墨如脂、護筆養毫、色彩艷麗的特質深受歷代文人墨客喜愛。“石理向日視之,如玉瑩,如鑒光,而墨著如澄泥,不滑……”在米芾的硯學名著《硯史》中,稱黃石硯為“葛仙公巖石”,將其置于端硯、歙硯之上,僅次于昂貴的玉硯,位列石硯之首,更將“葛仙公巖石”作為“行業標準”,來品評其他硯石。同時期的書法家黃庭堅親臨黃石山,寫下了“探囊贈研頗易墨,近出黃山非遠求;及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的贊美詩句。
“而就是被書畫大家盛贊的黃石硯,卻在此后銷聲匿跡。唐宋以后,中原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剛剛興起的黃石硯在發展階段被戰亂影響,一睡便是數百年,直至近20年才又逐漸興起。”聽著奇石名硯閣經理陳學兵的講述,記者欣賞著眼前素雅深沉、柔和悅目的石硯,用手輕輕撫摸,柔潤如絲。或許正是這樣的天生麗質,才使得黃石硯穿越了漫長的歷史時空,歷經繁榮與沉淪,在現代重現華光。
硯山閨女不紡花,人人都會磨硯瓦。”——黃石山腳下的硯山鋪村仍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相傳該村世代以磨刻硯石為生。雖然這里一直有人制作石硯,但在以前,硯山鋪所產的石硯大多比較粗略,僅僅是村民維持生計的手藝。上世紀80年代,這門手藝甚至面臨失傳的局面。就在人們認為黃石硯將徹底消失的時候,命運開始眷顧這里的千年奇石。
自1993年捧回中國國際書畫博覽會金獎開始,方城黃石硯便以其精良材質、精湛工藝蜚聲國內外。1994年,黃石硯參加全國石硯展覽,榮獲石質、工藝雙項金獎;1995年,又被國家輕工業部推薦為名牌產品,作為國家級禮品屢次贈送國際友人;2006年,“黃石硯”郵票躋身“文房四寶”系列郵票,在全國發行;2009年,被省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0年,方源黃石硯雕廠廠長任永廷的作品《三思硯》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收藏……
榮耀滿身的黃石硯近年來也逐漸成為文人、商人、收藏愛好者的心頭之愛。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啟功為黃石硯題字“中國黃石硯”,著名書畫家張重梅稱贊“南陽文化古,名硯出方城”,書法家孫敦秀盛贊黃石硯為“硯中極品”。“黃石硯兼具實用性、觀賞性、收藏性,近年來逐漸得到人們認可。如今,黃石硯的使用價值淡化,硯臺的造型、雕飾、石質成為新的‘賣點’。”陳學兵告訴記者,在品類眾多的黃石硯中,鳳眼硯尤其受收藏愛好者推崇。在陳學兵的指點下,記者看到鳳眼硯石中帶眼,有眼有珠,有暈有色,翠綠相間,美觀異常,似鳳眼,似龍睛。“若雕刻師匠心獨運,能夠巧妙利用‘鳳眼’,制作出觀賞性極強的石硯,收藏愛好者們必將趨之若鶩。”陳學兵說,“以黃石硯的品質,相信在今后,它將承續傳統,變得更加瑰麗、奪目。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