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黃河奇石
時間:2013-05-15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馮建中 點擊數:
嫦娥奔月(黃河石) 李東明收藏
孟津黃河奇石為卵石,是黃河奇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精華部分。
黃河卵石主要產于黃河上游劉家峽水庫至洛陽孟津一段的黃河河道里。由于沿黃各地的地質情況各不相同,故所形成的黃河奇石千姿百態、形態各異。習慣上認為:流經青海段的稱河源石,流經甘肅、寧夏段的稱蘭州石,流經內蒙段的稱清水石,流經孟津段的稱孟津黃河石(也叫洛陽黃河石),再往東由于地質地理,故基本上不產奇石。
在以上各段所產的奇石中,尤以蘭州段和孟津段的比較優秀。蘭州段黃河主要接納了洮河、大夏河、煌水和大通河等支流的奇石;孟津段黃河主要接納了中游汾河、渭河等流域的奇石。特別是黃河自三門峽至小浪底,黃河穿行于中條山與崤山之間,構成較長的晉豫峽谷,北岸為山西省,南岸為河南省。本段峽谷長133公里,河谷基巖大部為二疊、三疊系砂頁巖,多為梯形河谷,谷底寬200~800米不等。本河段內有幾處更為狹窄的河段,兩岸懸崖峭壁,可稱為峽谷中之窄峽。它們是:三門峽,河谷基巖為閃長玢巖,河寬僅170米(現已建成三門峽水利樞紐);任家堆,河谷基巖為震旦系石灰巖,河寬200余米;八里胡同,河谷基巖為寒武、奧陶系石灰巖,河寬僅200米。小浪底,是黃河干流最末一個峽谷,河谷基巖為二疊、三疊系砂頁巖。
黃河出小浪底后,沖出基巖區最后一道峽谷進入華北平原后,河床變寬、河水變緩,在孟津域30公里內形成了易沉積石頭的馬糞灘、王莊河心灘、堡子灘、西霞院灘、白鶴灘、鐵謝河心灘的平灘和漫灘。這種特定的河流段位屬性構成了奇石快速堆積場,大量的石頭都沉積在此間。再往下游即為泥沙區,很難見到石頭。
從河流水力動態來看卵石的成因,黃河中游地處季風氣候區,年降水變率大,且多暴雨,為沖刷泥沙和石頭提供了充足的水力資源,漫長的巖石峽谷是滾石研磨奇石的動力車間,河流相伴泥沙是成就天然奇石藝術的沙粒刻刀,巖石被切割入水流經距離是奇石形成工藝過程的必然保證。因此,黃河入山西境至小浪底經黃土高原切割華北地臺大量上中生代至中生代石炭、二迭、三迭紀地層是孟津域串珠狀漫灘、夾灘堆積奇石的最佳天然場地。
從巖石學的地質背景和現存的石頭種類來看,孟津域的黃河奇石主要是河流剝蝕黃河中游流域華北地區35至18千萬年石炭、二迭紀、三迭紀前地層沙頁巖為基礎。因該地質時代環境為海陸交互相、陸相、河湖沼澤相復雜沉積條件。所以,形成套灰白、灰綠、灰黃、內紅、紫紅色的砂巖、沙質頁巖、、泥質頁巖、紫斑泥巖、以陸相爍石、碎宵堆積的巖石。又因沉積變相的復雜,其巖石礦物集合體紋理、層理、顆粒粗細、爍石碎宵大小、色素的多質構建了奇石形成的巖石屬性。因黃河流域面積大,上中游支流多,地質年代復雜,孟津域內的黃河奇石中還有石英砂巖、石英粉砂巖、花崗巖、砂礫巖,間有淺變質石英巖和沉積巖等,以鐵染石英巖居多。但典型的黃河日月石應為石炭、二迭紀、三迭紀地層的專屬。
這些石頭經過復雜的構造變化,經流水沖打洗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豐富的、圖案精美的孟津黃河奇石。它們花紋美麗、色彩斑斕,石質堅硬細膩、古樸典雅、玲瓏細巧、阿娜多姿。色彩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組合變化,天然生成,妙趣橫生,含蓄幽雅,韻味深長,構圖奔放,粗獷雄深,淋漓盡致。許多石紋能形成天然畫面,諸如山水、花鳥、人物、動物,乃至文字符號,無奇不有。灘面上上品黃河奇石極少,一般要求體積稍大,石形完好無損,畫面要渾然天成,或以色彩勝,或以意境勝。大者可立于庭堂,小者可置于幾案,用任何華美的詞語形容贊美黃河石都不為過。
1992年和2004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和西霞院反調節水庫兩個國家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分別在兩個卵石灘開挖數平方公里20余米深的卵石筑壩,將深藏地下沉睡了數萬年、數億年的二疊紀、三疊紀沉寂下來的卵石挖了出來,揭開了深層次黃河奇石的秘密,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新的致富門路,為中外奇石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覓石的樂園。從此,黃河小浪底灘區和西霞院灘區的黃河奇石精品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以她細膩的石質、靚麗的色彩、精美的畫面、奇妙的意境為富有詩情畫意的黃河石韻賦予了新的內涵。
TAG 標簽: 黃河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